第(1/3)页 匆匆换好衣服, 又嘱咐着小桃和杏儿再次检查了一遍箱子里的东西有没有装漏,她们才真正出了门。 此时谢临安早已在外侯着了。 等宋引玉一来,两人就携手往外走, 上了马车。 车内宽敞,与之前一样, 煮着茶, 放着糕点。 宋引玉才用过早膳其实并不饿,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养成习惯了,她一看见这些糕点就想吃。 即使不饿,也会捡一块在手里配着茶, 慢慢吃着,这也难怪她会长胖了。 车子平稳地往城中走去。 如今时辰尚早,路上行人并不多,甚至能听到马蹄哒哒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。 出城后,宋引玉挑开窗帘往外看去。 一股清新的青草味扑面而来,让得窒闷的胸腔一瞬间畅快通透。 这次他们去的是京城外有名的湖边,那里有一片桃花林,风景如画。 谢家在那儿附近有个庄子,玩累了便可上庄子里歇息。 这是宋引玉第二次出城, 与上次去文安村路线不一样,这次沿路的风景更美。 约摸半个时辰后, 地方就到了。 这次出行称得上是兴师动众,一共来了四辆马车。 其中除了宋引玉和谢临安坐的这一辆, 还有两辆拉器具的板车和一辆坐着侍从的马车, 阿月她们便是坐在那辆。 宋引玉惯来是和谢临安坐一辆,不习惯有外人在。 身边人都知道这点,因此会在车内煮好茶, 摆上糕点再走。 宋引玉和谢临安躬身下了马车。 与此同时,侍从们在卸板车上的桌凳,及大大小小的木箱子。 他们现在在的这个地方叫鹿鸣湖,离湖不远处有座青山,不大但树木高大,密林丛生。 传说以前那山里有鹿,经常到这个湖边来喝水。 若是碰到了人,那些鹿也不怕,就在湖边昂头鸣叫。 所以这湖便被取名为鹿鸣湖了。 只是宋引玉鹿没看见,但面前的湖却是好看。 湖水清澈,湖底是细碎的小石头,看不见污泥,湖面浮荡着几片落叶。 风一吹波光粼粼,极为好看。 更亮眼的是,在湖边处真的栽种了一大片的桃花林。 规模非常大,与这相比,谢府的梅花林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。 不过他们来得早些了,桃花还未盛放,大多数都打着粉嫩的花骨朵。 不过可以预见,这满林的桃花盛放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奇景。 眼前的景色却是好的,空气怡人 不过宋引玉有些好奇的是,这么大片的桃林是谁种的。 而且看模样还有打理过的痕迹。 想着她看向谢临安好奇地问: “这桃林是谁种的?” 谢临安牵着她的手,走在桃林中,一边闲庭信步,一边解释道: “在前朝时鹿鸣湖边有个庄子,曾是当年权倾朝野的威远侯所有。 这桃花林便是他命人所种。 不过他死后不久,时逢天下大乱,庄子被人推到,到如今只剩下这桃花林了。” 谢临安说得很简单,却没说这威远侯一个大男人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栽这么多桃花。 直到后来宋引玉才听说,那庄子其实是威远侯用来安置外室的。 那外室喜欢桃花,所以他才命人种了一大片,那庄子在当时颇负盛名,还被人称作桃花庄。 只是后来,他死后,那外室被正室处死。 正室看着那久负盛名的桃花庄心里觉得晦气又糟心,便将庄子里的下人全部撤出。 天长日久的,年久失修后来才会那么容易被人推到。 当然这是另外一段唏嘘往事了。 “可这桃花林怎么看着像是有主的?” 宋引玉追问到另一个问题。 谢临安笑了一下,温声道: “这桃林已有几百年,方能成如今这模样,若是荒废了,着实可惜。 遂京中在这附近有庄子的人家都会派人前来打理。” 这其中就包括谢家,其实准确的来说,是谢家先出手打理的。 谢家人全都是读书人,有着读书人骨子里的浪漫,最为喜欢这样的地方。 这桃花林修整出来后,一到春日,满树的桃花美不胜收。每到这个时候谢家人就会来此处踏青游玩。 附近其他的人家看多久眼馋,又不好白白得谢家的便宜,让人家出力他们享受。 且桃树存活年龄最长的,不过只有几十年。而这片桃林,经历过战火纷飞,不停地老树枯死长成新树,慢慢的才成了如今的模样。 几百年都过来了,且长得越发好了,实属不易。 加之边上还有一个这么美的鹿鸣湖,要是仍由桃林杂草丛生,一片狼藉确实可惜了。 所以抱着种种心态,他们便都跟着谢家一道拾掇拾掇这片桃林了。 等一道春日,桃花盛放好都来此处赏景赏花。 目前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。 这边他们说着话,那边侍从们已经在地上放好了东西,桌子凳子一切都备好了。 两人走过去,谢临安才发现地上打开的箱子里有两个里装满了做风筝的材料。 谢临安脸上出现了些许犹豫道: 第(1/3)页